換熱器有哪些常見故障?怎樣處理?
日期: 2019-11-28 瀏覽次數:1114
1、外漏
主要表現為滲漏(量不大,水滴不連續)和泄漏(量較大,水滴連續)。外漏出現的主要部位為板片與板片之間的密封處、板片二道密封泄漏槽部位以及端部板片與壓緊板內側。
2、串液
主要特征為壓力較高一側的介質串入壓力較低一側的介質中,系統中會出現壓力和溫度的異常。如果介質具有腐蝕性,還可能導致板式換熱器密封墊片的腐蝕。串液通常發生在導流區域或者二道密封區域處。
3、壓降大
介質進、出口壓降超過設計要求,甚至高出設計值許多倍,嚴重影響系統對流量和溫度的要求。在供暖系統中,若熱側壓降過大,則一次側流量將嚴重不足,即熱源不夠,導致二次側出溫度不能滿足要求。
4、供熱溫度不能滿足要求
主要特征是出口溫度偏低,達不到設計要求。
處理方法
1、外漏
產生原因
①夾緊尺寸不到位、各處尺寸不均勻(各處尺寸偏差不應大于3mm)或夾緊螺栓松動。
②部分密封墊脫離密封槽,密封墊主密封面有臟物,密封墊損壞或板式換熱器密封墊片老化。
③板片發生變形,組裝錯位引起跑墊。
④在板片密封槽部位或二道密封區域有裂紋。實例:北京、青海和新疆等地的多個熱力站均采用飽和蒸汽作為一次側熱源供暖,由于蒸汽溫度較高,在設備運行初期系統不穩定的情況下,橡膠密封墊在高溫下失效,引起蒸汽外漏。
處理方法
①在無壓狀態,按制造廠提供的夾緊尺寸重新夾緊設備,尺寸應均勻一致,壓緊尺寸的偏差應不大于±0.2N(mm)(N。為板片總數),兩壓緊板間的平行度應保持在2mm以內。
②在外漏部位上做好標記,然后換熱器解體逐一排查解決,重新裝配或更換墊片和板片。
③將開換熱器解體,對板片變形部位進行修理或者更換板片。在沒有板片備件時可將變形部位板片暫時拆除后重新組裝使用。
④重新組裝拆開的板片時,應清潔板面,防止污物粘附著于墊片密封面。
2、串液
產生原因
①由于板材選擇不當導致板片腐蝕產生裂紋或穿孔。
②操作條件不符合設計要求。
③板片冷沖壓成型后的殘余應力和裝配中夾緊尺寸過小造成應力腐蝕。
④板片泄漏槽處有輕微滲漏,造成介質中有害物質(如C1)濃縮腐蝕板片,形成串液。
實例:某鋁業有限公司硫酸系統中1臺板片材料為254SMo的BR03板式換熱器,在運行5個月后出現冷卻水側碳鋼接管腐蝕泄漏,酸液泄漏到了冷卻水側。檢查發現板片酸液進口處和導流區域有嚴重的腐蝕及開裂現象。現場分析發現,系統運行溫度、流量和濃度等工藝參數均超出設計條件,使用溫度遠超出材料的適用范圍。采用飽和蒸汽作為一次側熱源的板式換熱器在運行過程中容易發生板片腐蝕,導致產品串液。這是由于蒸汽溫度較高,設備運行中很容易造成橡膠密封墊在高溫下失效,引起蒸汽外漏并在二道密封區域急速冷凝。隨著外漏的不斷進行,冷凝殘液越聚越多,局部形成cl質量濃度較高區域,達到破壞板片表面鈍化層的腐蝕條件。同時,由于此區域板片冷沖壓形成的內部應力較大,在表面鈍化層被破壞的情況下,內部應力作用導致應力腐蝕的發生。
處理方法
①更換有裂紋或穿孔板片,在現場用透光法查找板片裂紋。
②調整運行參數,使其達到設計條件。
③換熱器維修組裝時夾緊尺寸應符合要求,并不是越小越好。
④板式換熱器板片材料合理匹配。